破伤风伤口有什么症状 泉州晚报数字报
“伤口被锈铁扎了,需打破伤风针”,这个常识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多人并未真正重视。日常生活中,磕碰、扎伤刺伤等在所难免破伤风伤口有什么症状,这些“小伤”看似轻微,却可能因破伤风引发致命伤害。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王亨 李燕珍
多学科合作 抢救脱险
上个月初,颜大爷因左小腿外伤导致伤口化脓,前往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几日后,他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僵硬、颈项强直、“苦笑面容”及刺激抽搐等症状。经详细检查,确诊为重症破伤风感染。考虑潜伏期长、病情危重,颜大爷被转入重症医学科。
该院重症医师团队为他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青霉素抗感染、联合多种药物控制肌痉挛及抽搐。护理人员每日双氧水换药、持续稀碘伏冲洗,并提供面罩吹氧。
经过医护人员一个多月的救治和精心护理,颜大爷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破伤风症状显著缓解。目前,他已脱离危险破伤风伤口有什么症状 泉州晚报数字报,转入普通病房。
感染潜伏期 多为3—21天
专家介绍,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引起,它以芽孢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如泥土、人或动物粪便及铁锈中),属厌氧性革兰氏阳性杆菌破伤风伤口有什么症状,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破伤风梭菌经伤口侵入人体,在人体中产生痉挛毒素,即破伤风毒素,这是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破伤风感染潜伏期多为3—21天,最短为1天,极少数病例可长至半年以上,若不及时进行医疗干预,病死率接近100%。其典型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张口困难、“苦笑面容”,以致牙关紧闭,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部僵硬、吞咽困难及上呼吸道梗阻。痉挛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轻微刺激(如声音、光线、触碰)即可诱发症状。
破伤风菌在无氧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伴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容易生长。因此,细且深的刺伤、污染的(尤其是泥土、铁锈、木屑等)伤口、受伤后伤口未及时清创、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颅脑损伤、骨折)、大面积烧烫伤、体内异物摘除手术等情况均应预防破伤风感染。
对于普通人来说,外伤后破伤风药物的使用,应结合伤口的特点和既往免疫史进行判断。如果只是划伤表皮,或者伤口不深、较干净,通常只需适当清创,无需预防药物。
预防破伤风 两步到位
专家提醒,预防破伤风只需两步——
第一步,伤口规范处理。受伤后早期进行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伤者应尽快清除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避免细菌进入体内,诱发感染。但操作应确保安全,如果无法自行判断或处理,应立即就医。
对于轻微伤口,可自行冲洗,严重伤口需到医院处理。如果在野外破伤风伤口有什么症状 泉州晚报数字报,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另外,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一般冲洗伤口后不推荐使用其他药物。野外受伤,简单处理后应尽快就医。
第二步,接种疫苗,预防感染。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通常与白喉、百日咳疫苗联合使用破伤风伤口有什么症状,儿童需在2、4、6、18月龄和6岁时分别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
有潜在外伤高危人群可以在暴露前接受免疫预防。既往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全程免疫史(<3剂)或免疫史不详的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消防员、野外工程工作人员、建筑工人、农林牧渔等野外作业人员、运动员、野外运动爱好者、旅行者及厨师等,建议按《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版)》的推荐程序尽早完成暴露前免疫。对存在持续暴露风险的人群,建议每隔10年加强接种1剂TTCV。